- 注册时间
- 2014-11-3
- 阅读权限
- 31
- 积分
- 1096
- 精华
- 0
- 宝宝生日
- 2009-10-20
|
三、人格塑造和审美发展
在一些功利性很强的家长眼中,早期阅读仅沦为发展识字和阅读等语言学习、智力**的工具,或者是思想道德教育的训诫工具。其实,幼儿文学,和音乐、美术这些艺术形式一样,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,其核心的本质特征是“文学性”,而不是“教育性”、“工具性”。文学作品,能进入人的心灵深处,带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,让人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人生,陶冶性情,提升审美能力,让他们感受爱、学会爱和传播爱。幼儿文学,是孩子成长的“精神摇篮”,在书香中熏陶出来的孩子,更善于寻找和领略人生的意义。
“孩子喜欢吃苹果是因为苹果好吃,不是为了摄取维生素。”在阅读幼儿文学作品时,强调识字和词汇,强调道德灌输,而忽视文学作品的灵魂、意蕴、情感和滋味,是一件很煞风景、很没品位的事情。那些缺乏文学性、枯燥乏味的作品,那些说教式的阅读,尤其是带着识字任务的阅读,不但不能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,反而容易破坏孩子在早期阅读中所获得的幸福快乐的体验,久而久之就会让幼儿对阅读产生抵触。
四、 增进亲子关系
“怎样使儿童喜欢书——是靠文字,还是靠画?”日本图画书专家松居直的回答是:“靠耳朵”。早期阅读,不是让孩子自己看书,而是父母读给孩子听,以亲子共读的方式来完成。在父母读故事的时候,孩子一边依偎在父母怀抱里,感受着父母的体温和呼吸,一边倾听着父母熟悉、亲切、温柔的声音,一边用眼睛、用手捕捉和探索书中的画面。儿童就像小时候在摇篮里听妈妈哼优美的摇篮曲一样,把这些视觉、听觉、触觉的信息都由大脑诠释为慈爱、安全、惬意、温情和父母深切的爱。同时,为人父母者也能感到孩子对自己深深的依恋,两个人之间弥漫着亲情的亲密气氛,从而在阅读和交流的过程中,自然缩短了两代人之间的距离,产生共同的欢乐,达到相互的理解和信任,进而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。 来自[妈妈网Android版]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