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友好儿童牙科日常工作中,经常进到来就诊的孩子婴幼儿,尤其是1-3岁的宝宝,还没等乳牙长齐,已长出的牙就变黑了,这种现象大都是因“奶瓶性龋齿”所致。什么原因导致了“奶瓶龋”?遇到该奶瓶龋怎么办才好?妈妈该如何帮助宝宝有效预防“奶瓶龋”呢?
奶瓶龋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?一种由婴儿睡眠时不断吸吮奶瓶而造成的龋齿,医学上称为奶瓶龋,表现为上颌乳切牙(即门牙)的唇侧面,及邻面的大面积龋坏,牙齿患龋病后不能自愈(即不能再长好)。由于乳牙的钙化程度低,因此患龋后病情进展迅速,破坏面积广,并且治疗效果差。因此积极预防是非常重要的。奶瓶龋齿有哪些危害? 与恒牙相比,乳牙中的有机物多于无机物,因为更容易受到酸的腐蚀。而患了奶瓶性龋齿,宝宝不仅会牙疼,严重时还可发生牙髓炎、牙周脓肿等并发症,危害全身健康。 预防奶瓶龋齿要注意以下几点 正确的使用奶瓶喂养控制喂奶时间:刚萌出的牙对龋病非常敏感,为了从出生起就保护好孩子的牙齿,正确使用奶瓶喂养的方法,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结束,并立即换上装开水的奶瓶,以开水冲洗宝宝的口腔。 幼儿体质:随着幼儿生长需要,调整饮食成分,逐渐添加辅食, 从6个月起添加米汤、菜泥、蛋黄等辅助食物,减少含糖食物,补充机体营养,增强幼儿体质。 注意婴幼儿口腔卫生:对奶瓶龋患儿, 家长需定时用沾温开水的湿纱布擦洗牙面3次/天, 在宝宝可接受的条件下训练刷牙, 不一定非用牙膏, 可用凉白开水以防误食, 使其从小养成好的口腔卫生习惯。 哪些不良习惯容易诱发奶瓶龋齿呢? 习惯让宝宝含着奶瓶入睡:很多父母缺乏口腔卫生的常识,也不知道边吸奶边睡会造成大问题;也有的父母,虽有模糊的概念知道这样吃吃睡睡不太好,可是宝宝早已养成“要吃才睡”的习惯,为了图个安静、减少吵闹,就让宝宝继续边吃边睡等等。 乳牙护理无关紧要:许多妈妈都忽视了乳牙的重要性,她们认为乳牙反正都会全部脱落并被恒牙代替,所以无需加以特别关注,只要小心护理恒牙就可以了。也有的妈妈虽然知道应该对宝宝乳牙进行护理,护理知识有限,以为在给宝宝喂奶后或宝宝饭后喝些白开水就足够了。 宝宝说牙疼才就医:虽然有的妈妈早早就发现了宝宝的牙齿在逐渐变黄,但却认为“乳牙龋坏不需治疗”、“牙痛才就医”,只要宝宝不哭不闹,就不愿意主动带宝宝去看牙医。 很多家长认为牙齿龋坏是遗传造成的:父母患有龋齿,宝宝也会满口蛀牙,这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司空见惯,不少人甚至认为蛀牙是会遗传的。 牙科专家建议粑粑麻麻:避免宝宝遇上奶瓶龋就要在宝宝长牙之后就要给宝宝清洗牙齿,每3-6个月定期拜访牙医,爸爸妈妈给宝宝做个爱牙护牙的好榜样,1-2岁的宝宝是最爱学样子,模仿家人,宝宝的很多习惯都是跟着父母学成的,爸爸妈妈可以在宝宝面前刷牙、使用牙线、让宝宝看到,言语之中也多说一些牙齿干净漂亮之类鼓励的话,让孩子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收到影响,此外也要让宝宝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,均衡营养,少吃零食含糖果汁,不喝碳酸饮料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