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长朋友们要注意,这个方法实行过程中有几点要注意:
首先要“洗脑”。不管你怎么组织语言,都请语气温和,态度诚恳,并且话里行间突出两点:一,这世界上有太多我们喜欢的东西,不是每一样都必须买回家的,要懂得割舍。二,你想要的东西必须你自己付出努力得到。
其次是制定规则并遵守规则。无规矩不成方圆,不管你家的是积攒小太阳还是积攒小星星,你必须有规则。更重要的是,有了规则必须遵守。尤其是大人,必须带头遵守。如果是十个小太阳换一个玩具,那就必须十个小太阳,八个就能兑换,那下一次孩子就自动学会讨价还价了。十五个小太阳了还没给兑换,下次再干活的时候,孩子就没什么动力了。
最后是摆正自己的消费理念。我最讨厌听见父母说“我挣钱那么辛苦!你要这要那的!”拜托,你挣钱辛苦是因为你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了不好好混好不好!跟孩子有什么关系?孩子天生是懂得体谅父母的,你买不起你直接告诉他你买不起,比演苦情戏好的多。
我亲眼见过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对四五岁的弟弟说:“你要听话,爸爸妈妈很辛苦的。”一脸苦口婆心像几乎能映出爹妈平时的嘴脸。岂不知,这样的一句话在孩子心头的解读是——父母辛苦都是我造成的,想让父母不辛苦就要压抑自我。这样养大的孩子往往处理不好与金钱之间的关系。
举我自己的例子,小时候在爸妈眼里我很懂事,爸妈虽然没有经常碎碎念挣钱辛苦,但是有一阵家里日子的确艰辛,我确实是看到的。所以,金钱上的要求,基本不提,多花一点钱都觉得对不起爹娘,衣服我妈给买我就穿,不买就穿旧的,零食家里有就吃,没有就忍着,完全躲避掉自己花钱买东西这一环节,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上大学。
表面上这样看起来挺好的,但其实不然。小处来说,我不会持家,家里的东西坏了不知道买新的,没有了就不用呗,去菜市场,买完菜不知道买水果,水果不是一日三餐必须吃的,遇见喜欢的衣服,即便喜欢到欲罢不能,可是还是看看就走了,太抠了吗?不是,是没那个意识,或者说,是无意识的在躲避花钱这个事儿。
大处来说,人生路上做抉择的时候,往往为了点蝇头小利偏离大方向。大学毕业意欲考研,但是又担心经济问题,一边复习一边焦虑,又希望能做点**挣钱,根本做不到心无旁骛,结果可想而知。我相信,不仅仅是我一个人这样。我遇到过一个亲戚家的孩子,明明花了五年时间学习医学,毕业了却从事电商行业,问他为什么,他说现在电商很**。我听了心里叹气,每个行业都有它的艰辛和益处,电商是**,但是你一个医学生投身进去并没有什么优势,而且你本身更适合医学呀!
回头看看我身边的三岁的儿子,我在心里默默发誓,我一定不让他在将来陷入这样的境地,我希望他将来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,而不是什么**才去做什么。
所以,正确的金钱观念从现在开始培养。他想要买的东西,不管是什么,攒够了小太阳贴纸就可以买;我会跟他分析他要买的玩具,到底合适不合适,但不替他做决定;我教给他性价比这个词的意思,让他明白东西旨在合适,而不是简单的告诉他贵还是便宜。他必须先成为一个敢要敢买的孩子,然后他再去学会如何**(当然,现阶段挣的还是小太阳贴纸),这是一个良性循环。